笠翁对韵
【作者介绍】
《笠翁对韵》 是训练儿童作诗对句、 掌握声韵格律的优秀启蒙读物, 是从前
人们学习写作近体诗、 词, 用来熟悉对仗、 用韵、 组织词语的入门读物。 由李渔
仿照《声律启蒙》 写成, 因此叫《笠翁对韵》 。 全书分为上下卷。 按韵分编, 包
罗天文、 地理、 花木、 鸟兽、 人物、 器物等的虚实应对。 从单字对到双字对, 三
字对、 五字对、 七字对到十一字对, 声韵协调, 琅琅上口, 从中得到语音、 词汇、
修辞的训练。 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, 读起来, 如唱歌般。 较之其他全用三言、
四言句式更见韵味。
从古至今, 《声律启蒙》 和《笠翁对韵》 都是训练儿童作诗对句、 掌握声韵
格律的最佳启蒙读物。 两书不仅话语简单、 声调和谐、 节奏响亮, 而且按韵分编,
内容广泛, 包罗天文、 地理、 花木、 鸟兽、 人物、 器物等的虚实应对。 此外, 两
书还融进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、许多常见的典故和俗语。蒙童熟读之后,
即能领会平仄对仗, 学做对联和诗词, 达到“熟读唐诗三百首, 不会吟诗也会吟”
的理想效果。
【作者介绍】
李渔(1611-1680) , 原名仙侣, 字谪凡, 号天徒, 中年改名李渔, 字笠鸿,
号笠翁, 明末清初著名戏曲家。 江苏如皋人, 祖籍浙江兰溪。 李渔出生时, 由于
其祖辈在如皋创业已久, 此时“家素饶, 其园亭罗绮甲邑内” , 故他一出生就享
受了富足生活。 其后由于在科举中失利, 使肩负以仕途腾达为家庭光耀门户重任
的李渔放弃了这一追求, 毅然改走“人间大隐” 之道。 康熙五年(公元 1666 年)
和康熙六年(公元 1667 年) 先后获得乔 i 王二姬, 李渔在对其进行细心调教后
组建了以二姬为台柱的家庭戏班, 常年巡回于各地为达官贵人作娱情之乐, 收人
颇丰, 这也是李渔一生中生活得最得意的一个阶段, 同时也是李渔文学创作中最
丰产的一个时期, 《闲情偶寄》 一书就是在这一时期完成并付梓的。 1672、 1673
年, 随着乔、 王二姬的先后离世, 支撑李渔富足生活的家庭戏班也土崩瓦解了 ,
李渔的生活从此转入了 捉襟见肘的困顿之中, 经常靠举贷度日。 1680 年, 古稀
之年的李渔于贫病交加中泯然于世。
目录
上卷
一、 东
二、 冬
三、 江
四、 支
五、 微
六、 鱼
七、 虞
八、 齐
九、 佳
十、 灰
十一、 真
十二、 文
十三、 元
十四、 寒
十五、 删
下卷
一、 先
二、 萧
三、 肴
四、 豪
五、 歌
六、 麻
七、 阳
八、 庚
九、 青
十、 蒸
十一、 尤
十二、 侵
十三、 覃
十四、 盐
十五、 咸